




無人機攜帶便利、操控簡單、獲取渠道多,若恐怖分子采用無人機甚至無人機群在商場、學校甚至是醫院等防范弱勢、但人口密集區實施大規模核生化恐怖襲擊,其后果將不堪設想。
考慮到此類暴恐活動的破壞性、影響性及其惡劣,必須防患于未然。
通過在重點低空空域布設移動指揮方艙(搭載預警雷達)和多架小型無人預警機,可及時發現不明“低小慢”特征的飛行器,實現低空防衛預警,并可與我軍現役的中高空預警機、雷達站等形成高低搭配,相應的情報傳遞與融合可形成全空域立體情報獲取能力。
為應對無人機帶來的潛在安全威脅,我國在2015年2月26日兩會出臺的《反恐法》草案二審稿規定:飛行管制、民用航空、公安等主管部門應當按照職責分工,加強空域、航空器和飛行活動管理,嚴密防范針對航空器或者利用飛行活動實施的恐怖活動。
無人機可進行常態化重點地域巡檢,一旦發現暴恐事件或事件征兆即可進行先期預警;此外,無人機快速機動能力強,且可掛載多樣化任務處置裝備,多架無人機和地面反恐裝備相互協同,可實現暴恐事件的快速響應和即時處置,具體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
柔性驅散與強制驅散相結合
致命打擊和非致命打擊相結合
救援、照明等多種反恐保障方式相結合
應用拓展
大型安保任務現場的空中監視警戒;
處置群體性事件中的跟蹤鎖定鬧事骨干和人群動向監視
反恐核心區、封控區監控;
搶險救災中的險情監控、救援目標搜索;
部隊開進道路先遣偵察;
搜捕行動的空中偵察引導。
偵察監視系統
主要用于日常巡邏偵察、監視,無人機可搭載視頻(可見光/紅外攝像機)、音頻采集設備,可為反恐人員提供單兵戰場場面偵察和監視能力。
預警雷達模塊
無人機搭載探測距離15公里左右MiniSAR的低空輕型無人預警系統,施行對“低小慢”目標的常態化監測。
通信模塊
通信模塊能夠實現人機之間、機機之間以及與移動指揮方艙之間的互聯互通,能夠實時將信息傳回。
火控系統
瞄準系統——軍用級瞄準系統和飛控模塊、偵察系統相結合,既能夠為機載武器系統提供精確點目標瞄準,又能夠提供區域目標瞄準,提高打擊精度。
發射系統——采用電發火發射系統,在充分考慮飛行穩定性的基礎上,設計可控式發射系統,由地面單兵或指揮終端控制發射。部分也可采用拋投式
指揮控制系統
依托于通信網絡、指揮數據鏈,對單兵、無人機、其他來源情報進行綜合處理分析,調用案例庫進行經驗案例推理,結合戰法策略和經驗總結進行輔助決策,實現對單兵、無人機進行綜合指揮,并可直接對無人機進行控制。
多架無人機的起降平臺、收納裝置
滿足4-6架四旋翼無人機(暫定)的自動出艙、起降和收納需求。
車載預警雷達模塊
相對于機載預警雷達,車載的雷達功率更大,也是主要用于探測“低小慢”目標。
系留無人機
通過系留無人機長時間滯空優勢,可以在系留無人機安裝照明、宣傳、通信設備以提升原有功能。
空地一體指揮
空中指揮組、前進指揮所、基地指揮所相互配合形成指揮數據鏈。
形成以指揮中心、移動指揮方艙、直-8指揮機為平臺,以空中多架不同功能的無人機和地面單兵裝備為觸角,以通信指揮網絡(“武警勇士”系統)為聯接的指揮數據鏈路,實現動中聯通,空地協同一體指揮。








